90年代的糕点小作坊“福泉食品”,随时代变迁,不断进行工艺改良,品质升级,逐步迈向工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进而走向全国,走向国际。2011年,友臣食品推出的“友臣肉松饼”成为“网络爆款”,带动了该产品门类的崛起。然而成功不会一蹴而就,这背后是友臣公司在食品加工行业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积淀,是父亲游铃华为代表的友臣人对“匠人精神”追求与坚守的高度浓缩。 模式在变化 品质追求始终不变 1989年,游晓文父亲举家从宁德来到泉州,创办了友臣食品的前身“福泉食品厂”,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软硬件配套较为完善等综合条件吸引下,2016年游晓文将集团总部安在了开发区。 创办初,游晓文家族将企业产品定位以“糕点”为主,主要生产如肉松饼、老婆饼、绿豆饼等产品,30年过去,尽管国内食品产业生产模式经历了从手工化到生产线自动化的变革,但是游晓文家族企业的产品定位一直不变。 游晓文经历了从福泉到今天的友臣食品,他深切体会到,这其中所经历的变化,正是中国食品行业不断转型升级的缩影。 企业的生产模式、流通、渠道等方面的转变,他用了“三个阶段”来概括。第一阶段就是纯手工生产,所谓的配送就是踩着三轮车、老28自行车把产品送到一些食杂、副食品店;随着环境的变化,生产条件的提升,渠道与市场容量的拓展,便进入了第二阶段,企业生产从手工到半机械自动化生产的转变,半机械自动化主要是通过设备配备实现规模化生产,销售模式也从批零变成了经销;2013年开始进入第三阶段,随着市场需求和人工成本的大幅提升,企业开始从半机械自动化生产到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提升,经销范围也从省内走向全国,零售终端变成了供应链物流、电商、新零售等多元模式销售。如今,友臣食品开始逐步进入第四阶段,从流水线自动化逐步迈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生产。 “智能化就是尝试新的包装方式,机械手代替传统包装方式对手工的依赖;信息化就是借助目前的信息数据化工具进行企业运营管理和分析决策。智能化、信息化是食品行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友臣公司绝不能落下”,游晓文说。 模式的蜕变相应地推动了产品的改变,游晓文介绍,企业主打产品是馅饼类、面包土司类,福泉时代生产的是手工类的“短保(短期保质)产品”,随着生产管理条件的改善,逐步变成保质期较长的预包装散称糕点,以老婆饼和绿豆饼为代表,后来便是以“友臣肉松饼”为代表的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更高品质的产品。 从福泉到友臣,从手工生产到自动化智能化,从短保类产品到品牌零售型产品,公司名称在变,生产方式在变,产品类型在变,游晓文认为,支撑这些变化的是根植于友臣人内在精神的东西,它也是友臣食品产值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那就是“对产品品质的精益求精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友臣肉松饼”的爆红便是生动的例证。2012年, “友臣肉松饼”一夜之间出现在众人面前,网上还出现了抢购“友臣肉松饼”的热潮,当年这款单品的销量占了友臣公司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游晓文表示,“友臣肉松饼”的成功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单靠运气的眷顾,而是友臣食品多年来把产品品质当作企业生命线的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