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非公企业和各类人才聚集地,多年来紧扣区域特色,坚持文化惠企利民,做优做强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统计,泉州开发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工业产值从2013年的15.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4.4亿元,增长60.5%。其中,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文化产业实现新突破。 大师城雕作品 《远航》亮丽登场 去年年底,一座扬帆起航的城雕作品《远航》在泉州开发区迎宾路旁亮丽登场,成为泉州南大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件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携手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王国权打造,他们有近30年的师徒关系,一人设计手稿,一人负责制作,配合十分默契。“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远航》创作时充分融入了泉州海丝文化,立足泉州,放眼世界,通过地球、风帆、浪花等元素,体现爱拼敢赢的时代精神。”卢思立说。 卢思立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泉州,他的公共雕塑作品随处可见,位于泉州商城广场的《鲤鱼化龙》是他城市雕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迄今最大的石雕球体城市雕塑。此外,还有泉州西湖公园的李贽造像、洛阳桥蔡襄纪念馆的蔡襄塑像、泉州市区刺桐路《香港回归纪念》雕塑、福厦高速泉州出入口《世纪和平》雕塑等,这些技艺精湛的艺术作品已成为泉州文化的一部分。 2010年2月5日,位于泉州开发区兴泰路的卢思立艺术馆正式开放,该馆集中展示大师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艺术精品反映了大师大半生的艺术创作成果,也成为展示泉州雕刻艺术的窗口。 卢思立的作品造型独特,雕工精湛,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其首创的“自然型”木雕,更是领航中国木雕艺术,被业界称为“中国木雕界的领航者”。其作品《天问》和《羞》在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分别荣获“世界手工艺原创金奖”和“设计特等奖”,杰出的艺术成就受到全球雕塑界的瞩目。他还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荣誉称号。 多年来,卢思立的艺术精品频频亮相在各大展会上,引领我市工艺美术大师“走出去”,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工艺美术传承和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2018年11月,位于泉州开发区的赛孔雀集团联合中科院等国内顶级的研发专家团队,耗时近五年后,研发出一款高渗透墨水并推向市场。它能够解决数码印花行业的“露白、翻纱、正反差”三大痛点,开创了数码印花渗透墨水新时代,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免除了直喷、水印、印染的环保麻烦。 “美丽中国,时尚印花。”赛孔雀集团总裁龚纯说,赛孔雀渗透墨水实现了超细纳米因子与染料分子的充分融合,在高温升华时墨水可渗入到布料纤维分子内,达到强渗透效果,市场运用面很广,在热转印行业涤纶类雪纺、家纺、鞋材、弹力布等领域均有广阔的运用空间。 作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佳企业”之一的泉州天地星电子有限公司,从标清、高清到4K超高清机顶盒,通过不断革新技术,现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FTA数字卫星机顶盒领域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产品出口到东南亚、中东、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上千万当地华人华侨收看华语节目带来了便利。公司副总经理吴锦煌说,通过不断创新,该公司生产的机顶盒可以接收到更多的优秀节目,让优秀文化产品更广泛地传播,服务更多受众群体。 近年来,泉州开发区重点引导文化企业加快技改项目进程,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文化企业苦练“内功”,在产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方面下工夫,培育一大批技术储备坚实、市场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龙头文化企业。目前泉州开发区有四家企业列入全市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两家企业获评“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佳企业”称号,三家企业获评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家企业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企业。同时,拥有省级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五家,不断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国际日报(印尼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