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媒体聚焦>
卫星告诉你,“中国最绿”省份的“绿”是怎么来的
2021-03-29 15:36:22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小妮  

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考察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全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调研的第一站,释放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福建,在生态建设方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这个连续多年的“中国最绿”省份如何而来?今天,我们用卫星告诉你,这个“全国第一”为何实至名归。

▲武夷山玉龙谷中的茶园与山林。卫星数据来源:高分二号

福建依山面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以上,两条大型山系斜贯中西。

▲福建省主要山脉分布图。卫星影像来源:天地图

天然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湿润的气候,森林生长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连续42年,福建的森林覆盖率领跑全国。福建,也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云遮雾绕的武夷黄岗。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多山、多水、多绿的美丽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践行地。依托生态优势,福建各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卫星遥感展现“中国最绿”省份有多“绿”

武夷山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武夷山样本”

武夷山,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现存十分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1998年11月,习近平到武夷山市调研生态保护时提到,武夷山应该把自然生态保护好,这是关系武夷山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1999年12月1日,武夷山作为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6年,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为国家在集体林区、重点旅游区域建立国家公园探索出“武夷山样本”。

▲武夷山国家公园。卫星数据来源:高分一号

在武夷山核心景区,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茶园,规整排列,图案犹如大地的指纹。近年来,武夷山市持续推进生态有机茶园的示范建设,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武夷山茶园

三明

深度践行“两山论”

地处福建中部的三明市,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8.73%,森林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被誉为“中国绿都”。

▲三明市地物信息卫星遥感图。制图:大地量子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二十多年来,三明“咬住青山不放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卫星影像来源:天地图

武平

迈出“林改”第一步

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武平县,曾长期被乱砍滥伐、“守着青山吃贫困”所困扰。2001年12月,武平县捷文村发出了中国第一本林权证,踏出了集体林权改革的第一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这场由习近平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福建保护生态、农民增收带来巨大活力。

如今,这里山间草木繁盛,林下气象万千。从林改前的“乱砍乱伐管不住”,到现如今的“不砍树也能富”,林改成果日益显现。

▲武平县捷文村。卫星影像来源:MAPBOX

平潭

“风沙岛”变“森林城”

不同于福建内陆的郁郁葱葱,位于沿海的平潭饱受风沙之苦。

1999年上半年,习近平到平潭考察沿海防护林,当走到芦洋乡洋中村时,曾给随行的同志讲起乾隆十四年当地发生的“一夜沙埋十八村”的史实,警示大家“让子孙后代都明白生态保护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平潭打响了一场风沙治理攻坚战。经过不懈努力,幸福洋吹沙地新造防护林与芦洋南江林场、长江澳的防护林连成一体,形成一片林海。

▲平潭综合实验区幸福洋海防林。卫星影像来源:天地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建的绿色实践步伐坚定。

目前,福建全省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2年领跑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实现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和县(市)全部获评省级森林城市“两个全覆盖”。

山海相交孕育了诗画八闽,绿色生态温柔了清新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仍在继续。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