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国内资讯>
国家工业密码|那些年,我们不曾拥有的“红”
2024-10-02 19:16:45  来源:国资小新  责任编辑:陈小妮  

1949年10月1日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随后,毛主席按下升旗按钮

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响起

在万众瞩目下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冉冉升起

▲开国大典彩色照片

但是

那面五星红旗是用国外的染料染成的

因为当时我们国家

没有能力生产不褪色的红色染料

今天带来《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

第二十二集

《那些年,我们不曾拥有的“红”》

一起了解“国旗红”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合成染料?

与天然染料不同

合成染料属于精细化工行业

天然染料是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中提取出来的

比如千年不褪色的《千里江山图》

里面的成片青绿就是蓝铜矿和孔雀石的成分

而合成染料是经过了

复杂的化学手段形成的有机物质

它的研发水平其实非常考验

一个国家的化工技术水平

 ▲《千里江山图》局部

就拿国旗上的“中国红”来说

它本身不红

是黄色晶体

无法单独显色

怎么红起来呢?

要在冰水的环境条件下

让黄色晶体与打底剂发生化学反应后

布料才会显现出经久不褪色的红色来

“国旗红”诞生之路 

解放前,我们使用的化工染料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的合成染料工业才有了发展的机会

起点就是对于“国旗红”的渴望

当时的沈阳化工研究院

在开国大典之后

开始研发中国自己的“国旗红”染料

▲成立初期的沈阳化工研究院研究人员合影

研发染料,可远远不是调出来颜色那么简单!

能够染红国旗的染料

必须是色泽鲜艳、色谱准确

也就是“红”得要正

还必须经得起日晒、经得起水洗,永不褪色

要想合成这种稳定的染料

就需要一个关键设备——高压釜

▲沈阳化工研究院成立初期的实验室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没有高压釜

沈阳化工研究院当时各种技术条件都非常匮乏

科研专家们只能自己动手

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

铸造了一个密封的“铁罐儿”

就是这个“低配版”的高压釜

起了大作用

▲沈阳化工研究院科研专家铸造的“低配版”高压釜

1952年7月,沉闷的研究室

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

“成了?”“成了!”

“真成了?”“真成了!”

没有多余的语言

所有人都明白

这一刻,他们书写了历史

经过层层上报

最终,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第一份红色染料

被正式认定为“国旗红”染料

从此,五星红旗有了完全国产的专用染料

彻底打破了我国红色染料依靠进口的局面

我们有了自主的染料化工产业

就有了发展现代化学工业的底气

▲国旗红色块

染料工业飞速发展

自此,染料工业随着我国

纺织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

地位日趋重要

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

随处可见色泽艳丽

的纺织品、油漆、涂料、包装等

我们已经拥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1978年之后

我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兜里有钱了

对服装也有了追求

审美从以前单一的深蓝色、军绿色、黑灰色

逐渐过渡到了碎花、条纹和各种鲜艳亮丽的颜色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一部电影?

是1984年上映的《街上流行红裙子》

▲《街上流行红裙子》电影画面

这部电影就是当年的年轻人

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清晰写照

不仅服装色彩越来越缤纷

服装面料也从纯棉、粗布发展到了化纤、真丝等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

我们的染料行业不断“华丽转身”

一大批中高端染料应运而生

染料工业向新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染料第一生产大国

2021占全球染料产量的70%

与此同时

我国染料产业整体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新阶段,面临的是新问题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关注不断提高

研发环保型染料势在必行

同时,染料行业作为一个

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气的行业

通过利用清洁工艺和循环利用等技术

减少废物产生量

对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也是未来我国染料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态势

时至今日

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

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聚集于天安门广场

齐声高唱国歌

目送五星红旗在第一缕晨光中升起

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70多年后

我们回看历史,感慨万千

当年我们不曾拥有自己的红色

如今永不褪色的五星红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

当年我们的街道颜色单一、风格陈旧

如今染料工业迈向高端

我们早已把一切空白

染上了属于自己的颜色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