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国内资讯>
澳门也是我的家丨“澳门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的智慧”
2024-12-22 16:34:54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责任编辑:陈小妮  

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国际人士在这里求学、工作、定居。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澳门也是我的家》,今天将讲述在澳门生活的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的故事。

走进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书墙,书架上塞得满满当当,从诸子百家著作到唐诗宋词,从鲁迅到郁达夫,从这里可以窥见这位来自巴西的汉学家的生活与热爱。

“我叫乔治·西内迪诺,中文名字叫沈友友,来自巴西,是巴西的汉学家,在中国生活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年了,目前定居在澳门。”

澳门并不是沈友友在中国生活的第一个城市,来澳门前,他曾在北京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与中国的情缘也由来已久。

“我到中国之前,在巴西已经学了半年中文。2005年来到中国以后,虽然那时候我也是有本职工作的,但我基本上把所有的时间都应用在学习中,也融入到我的工作中。2007年,我基本上可以说开始用一个非常粗浅的方式去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

接下来的20年,从现代汉语学到古代汉语,再到出版中国典籍的葡语译本,沈友友用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天赋不断钻研,并将中国文化和古代思想带到葡语世界。

在采访中,沈友友给记者介绍了由他翻译的三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除了先秦诸子百家,乔治·西内迪诺的研究领域还触及中国现代文学,最近,他刚刚完成鲁迅作品的翻译工作,相关作品明年就能和葡语国家的读者见面。

“我最新的工作是翻译了鲁迅的《呐喊》,融入了戏剧化的翻译和文学批评的因素,这本书我已经完成了翻译和撰稿,已经交给出版社了,按照现在的计划会在明年2月底出版。”

谈起他热爱的中华文化,沈友友滔滔不绝,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文化交融、美美与共是最吸引他的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不同朝代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语言会发生变化,文学作品不断出现新的题材,华夏民族和周围相关的民族发生交融的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让中华文化更加丰富。”

而他现在生活的澳门,也正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沈友友跟记者分享了,从早期相当一部分西方汉学家在澳门接受基础培训,进而进行词典编纂、中国古籍翻译等工作,再到如今,澳门在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历程。

“全球对中华文化一直是抱着很大的兴趣。澳门是中西融合的一个地方,当然是以中华文化为主流。澳门一直以来,几百年以来一直是在推进葡语的汉学思潮。目前,澳门有健全的大学体系,也出现过几位对双向文化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士,具备非常理想的进行文化传播的条件。”

澳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之地,相比内地其他城市,在这里,沈友友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葡语文化和土生葡人群体,能有机会学习使用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的粤语。

他还饶有兴致地跟记者分享了他眼中的澳门美食,在这里,连食物也是“美美与共”。

“天呐,澳门的美食还是真的挺多的。澳门可以说是一个美食天堂,澳门什么都有,包括上海菜、北京菜、粤菜都有,外国的也很多,东南亚菜、印度菜、日本菜,当然还有葡萄牙菜,法国菜也有不少。基本上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这是澳门的一个优势。”

沈友友说,现在他和妻子已经把家安在澳门,希望澳门的未来越来越好,也希望自己能在澳门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一份力量。

“我对澳门未来的期待,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工作有关。我希望让更多葡语国家的人们能够接触原汁原味的中国思想、中国文学,把澳门发展成世界汉学的一个重要基地,这是我最大的希望,也希望自己能够参与这个工作并作出贡献。”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