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专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汲取源头活水 落实八项规定|不换车,不换司机,不换办公室
2025-04-10 11:10:09  来源:福建日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陈小妮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中央八项规定”,“要厉行勤俭节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内容。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

习近平始终保持着勤俭的本色。在福建工作期间,不换车,不换司机,不换办公室,主动要求勤俭节约,能省则省。

办公室“原样挺好”

宁德老地委大院内,三层干打垒石头房建于20世纪70年代。三楼西侧第一间办公室仅20多平方米,分为里外两间,屋内陈设极为简朴:会客室内墙角简易的木架上放着淡黄色搪瓷脸盆,一圈小沙发,一副简易茶具,一个热水瓶和两个刻有“宁德地委”字样的白瓷杯;办公室一个大书柜,一张深棕色木制办公桌,一把圆形靠背藤椅,一张用于安放热水瓶的三角桌。

这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办公室。

1988年6月,习近平赴任宁德地委书记。履新首日,没有大家原以为隆重的欢迎仪式,仅是班子成员简单开会见面,互相认识;没有“豪言壮语”,仅是习近平言简意赅的表态。

时任宁德地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姚志梅说,他首先从自己做起,从不搞轰轰烈烈的迎来送往,到宁德来上任也是很正常很低调地来。

办公,用的还是老书记的旧办公室。宁德地委办原打算重新装修办公室,但是习近平觉得“原样挺好”,也就一切如故,来了就直接进去办公。


习近平曾工作过的宁德地委大院。图源:学习小组

不止宁德,在福州工作近六年,习近平始终未更换过办公室。

福州乌山大院,佳木繁荫,一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两层小楼掩映在葱茏的树荫当中。在二楼东南侧端头的一间屋子,面积仅22平方米,两个大书柜很显眼,一张办公桌,一张沙发和三张凳子用来会客,屋里最“奢侈”的要数一台小电视机。习近平曾是这间办公室的“主人”。

1990年,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他提出“六个不要忘记”的要求——

“六个不要忘记”要求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领导干部,时刻都要起表率作用;

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公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不要忘记是历史的机遇把我们推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不要忘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原则,遵纪守法;

不要忘记任何时候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不要忘记共产党员的人生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时任福州市委副秘书长陈向先回忆,他先是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后来又担任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但他的办公室始终是二楼的一间小办公室,他在福州工作期间从来没有装修改造过。

这间办公室的“小”,新大陆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王晶有切身体会,她与福建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胡钢拜访习近平时,才发现:“办公室非常小,很简朴。”三人落座,小小的办公室显得有点局促了。

老车老司机都不换

1988年6月,习近平赴任宁德地委书记。为了迎接新来的地委一把手,地委早早作了安排,当时行署新进了两部进口汽车,一把手挑选一部新车一点不为过,司机就由习近平本人来定。这些安排汇报给习近平后,他一一谢绝了。他的要求很简单:车辆还是用老书记退下来的小车,连原司机一起转过来。

闽东九个县山高路险,到每一个县都要翻越一座又陡又长的山岭,老书记退下来的老爷车,已经跑了20多万公里,因事故曾经大修过一次,常在路上抛锚,安全有隐患。

对于这些理由,习近平还是不同意:“我们是贫困地区,不要摆阔气、讲排场,还是过紧日子好。新车就留给接待客人用,要保证客人坐得舒适安全。”

与办公场所一样,“拒绝换车”的故事也发生在福州。

彼时,福州虽是省会城市,但财政收入仅十亿元,属于“吃饭财政”,办公条件很简陋。

任职不久,习近平三次拒绝换车。

旧车用了一段时间,等到市里采购了一部新车,这个名额理所应当要归新书记,但是他不要。

后来,印尼华侨领袖林绍良先生赠送福州两部高级进口车,指定一部给习近平,他还是坚决不换车。

福州市委办公厅瞒着他,先把手续办好,把车开过来,想让“生米煮成熟饭”。习近平还是不为所动:“我不换车,坐原来的车就好。”

机关的同志一再劝说下习近平依然没有同意,让市委办公厅把新车分配给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外商接待用车。

不论是宁德还是福州,习近平到任以后,不换车,不换司机,不换办公室,主动要求勤俭节约,能省则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率先垂范,细微之处也不放过。

“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在习近平看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出品、资料来源:《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学习小组、人民日报)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