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福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热土,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追逐梦想,他们怀揣梦想拼搏奋斗,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为泉州开发区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见证着泉州开发区的发展与变迁,也将自己的情感深深融入其中,这里不仅是他们奋斗的战场,更是他们深爱的家园。
在泉州开发区,有这样一个身影,他穿梭于各个小区、企业,带着专业工具,用热忱之心为居民解决家电难题。他就是杨俊明,一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家电维修师傅,他用清晰的人生规划和脚踏实地的行动,书写了属于他的璀璨人生。
儿时兴趣,锚定职业人生
在崇瑞街,有一家备受欢迎的家电维修店,店老板杨俊明凭借精湛的维修技术和友善的态度,被街坊邻里亲切地称为“技术能手”。说起选择家电维修这条道路,杨俊明坦言最早是受父亲的影响,儿时的他常学着父亲将家里的收录机、电视等电器拆了装、装了拆,就此逐渐摸索出电器维修的“门道”。“那时候拆感觉很有意思,但是也有一些没装好的,后面觉得要去学习电器电容等常识,才能更清楚地装好设备。”他回忆道。年少时这份兴趣早已扎入自己的内心,逐渐影响了他后期人生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系统学习电器维修,至今还能在泛黄的笔记本中看到他读书时写下的维修心得和电路图。
步入维修行业,杨俊明便深谙维修行业的真谛——技术是根基,服务是灵魂。为让客户安心,他主动上门维修,耐心听取客户对电器故障的描述,细致检查每一个部件,用专业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不断建立信任扩展客源。随着空调等电器的不断普及,他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含的维护需求,同时组建了服务团队开展空调上门维修服务,遇到复杂的空调故障,他和团队成员一起查阅资料,反复试验,直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正是这份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让他们的空调维修服务获得了极高的客户满意度,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不断增长。
善于规划,铸就美好生活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规划。”杨俊明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家中长子,他早早扛起责任,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19岁便开始半工半读,白天在超市打工,攒够学费后就到学校学习电器维修技术。“学技术、开店、成家,我很早就计划好了。”他说到。这份规划也体现在杨俊明的家庭生活中。妻子评价他“老实节俭,赚的钱全交给家里”。即便如今生意稳定,他仍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一年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不到一千块”。
2002年,杨俊明在开发区拥有了自己的家电维修店。彼时,他常因年轻而遭受质疑。“客户一看你是个毛头小伙子,总担心你的手艺不精。”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他从维修老式电视、电饭煲起步,遇到只需更换几毛钱零件的小故障,干脆分文不收。“客户这次满意了,下次有大家电才会找你。”他说,开店初的三年收入微薄,但口碑逐渐积累起来后,生意慢慢就好起来了。2024年12月,杨俊明搬离原来的旧门店,搬入了更大的门店,一切都按照他自己的规划将生活越过越好。
爱心为笔,绘就邻里温情
“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这句话是杨俊明生活与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杨俊明的店铺,常常可以看到周边的居民上门来找他维修,每个居民都和他相谈甚欢,这源于他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积极参与全区志愿服务活动,对于现场开展的小家电义务维修,自己分文不取,也极少在钱的问题上和客户计较。同时,杨俊明还担任福龙商厦小区的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党员楼长,主动参与小区物业管理工作,面对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他总是耐心调解,凭借公正的态度和真诚的沟通,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谈及在泉州开发区买房安家的决定,杨俊明感慨万千:“这些年在开发区生活,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开发区的人对我就像家人一样,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而且,我亲眼见证了开发区的蓬勃发展,从当初店铺稀少,到现在越来越繁华,一片欣欣向荣。更让我高兴的是,我的孩子能就近在开发区实验中学读书,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很幸福。”
如今,“小杨家电维修”六个字成了开发区的“活招牌”。有老人听说他要搬店,急得直念叨:“你搬走了,我们找谁修电器?”对此,杨俊明总是笑着承诺:“店在人在,有问题随时回来找我。”在他看来,维修行业与老医生异曲同工——靠手艺更靠良心,“坑人一次,招牌就砸了”。
从青涩学徒到小区榜样,杨俊明用兴趣锚定方向,以规划铸就生活,更用善意织就了一张温暖的邻里网。正如他的妻子所言:“我们不求大富大贵,平安踏实就是福。”这份朴素的信念,或许正是他人生最好的注脚。(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