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
温情开发区 我的第二故乡 | 匠行十五载:起动机研发的深耕与突破
2025-04-25 18:03:55  来源: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责任编辑:  

福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热土,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追逐梦想,他们怀揣梦想拼搏奋斗,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为泉州开发区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见证着泉州开发区的发展与变迁,也将自己的情感深深融入其中,这里不仅是他们奋斗的战场,更是他们深爱的家园。

他性格内敛、谦和,或许正是这种低调的性格,使他能够沉下心来,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只专注于做好一件事——起动机技术研发。这些年,他负责、参与开发了两百余项起动机产品,并拥有20多项国家专利。他就是福建艺达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工程师——陈细春。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他先后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泉州市第五层次人才、“泉州工匠”等多项殊荣,成为泉州开发区培育技能人才的生动缩影。

跨界破茧,深耕筑牢专业根基

2010年6月,陈细春凭借机械工程专业的扎实功底,从空调压缩机行业转行加入艺达公司,成为一名基层技术人员。面对起动机研发这一全新领域,尽管具备工科专业基础,却因行业差异对汽车零部件的精密设计与复杂工艺缺乏实战经验。“转行初期,最大的挑战是对新行业知识的空白。”他坦言,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连续半年每天下班后泡在公司PLM系统里,将数百个产品的技术参数、结构图纸、工艺标准逐一拆解,并整理成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在短时间内搭建起起动机研发的知识框架。

靠着这股“死磕”精神,陈细春仅用半年就掌握了起动机核心开发流程,从参与试制调试到独立承担设计任务,逐步成长为公司技术中心的骨干力量。2011年初,他开始负责起动机总成新产品开发工作。2012年,他全面负责公司四大起动机新平台系列化的研发工作。其中,他主要参与的BXQ2105平台两个系列产品,成为企业多年来的“拳头”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几千万的经济效益。该系列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单向离合器旋转不滑移技术,将12mis值(零部件中期12个月故障率)从30‰降至3‰-5‰,显著提升了产品可靠性,同时实现了空间布局紧凑化与抗振动性能的双重突破。

由于表现优异,2015年起,陈细春参与公司起动机设计规范编写,整合国标、行标及客户标准,编制理论计算模板,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技术资产,为公司后续研发效率提升奠定基础。从“跨界新人”到“技术专家”,陈细春用日复一日地专注,在起动机研发领域深耕出属于自己的专业深度。

匠心筑梦,攻坚践行敬业精神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兴起,起动电池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起驻一体式锂电池起动系统的技术挑战接踵而至。面对“锂电池特性与起动机保护策略”的冲突难题,陈细春主动牵头成立专项小组,带领团队开展了数十万次试验验证与实地路测。经过数百个日夜的技术攻坚,最终形成的“双阈值动态保护”技术方案,为公司在商用车搭载锂电池的市场抢占了先机。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面对技术难题,勇于担当和持续探索是破局的关键。

工作中,陈细春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积极在产品开发、故障分析、质量改进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他多次配合广西玉柴、一汽解放动力等客户深入现场,直面一线技术难题。2022年,一汽大柴用户反馈车辆难起动,他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通过细致的测绘记录与数据分析,精准锁定故障根源,经多轮方案优化后,彻底解决了困扰用户半年的问题,以专业能力赢得客户高度认可。

硕果盈枝,创新彰显培育成效

十年磨一剑,陈细春研发成果丰硕,共获批29项国家专利。他主导及参与的《一种起动机》《一种复励式定子的生产方法》《一种起动机减速齿轮副减震储油结构及起动机》等项目,多次在福建省“五小”创新大赛中获奖,这些都是对他工匠精神的有力见证。

陈细春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泉州开发区这片“沃土”的培育。开发区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育链条,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研发补贴、专利奖励等政策支持。同时,开发区推行“一对一”导师带徒制度,陈细春入职初期就师从公司技术总监,在项目实战中迅速成长。

“开发区不仅提供政策支持,还定期举办技能竞赛、创新成果展,为技术人才提供展示舞台。”陈细春说到。2021年,他主导的《一种减震触头结构及继电器》项目在开发区职工创新成果联展中亮相,获得了行业的关注。这种“以赛促学、以展促创”的机制,有效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力。

“工作是一种修行。”这是陈细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对职业的敬畏与对品质的坚守。如今,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和新人导师,他正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对年轻工程师的言传身教——从图纸审核时的严苛批注,到试验现场的手把手指导,再到项目复盘时的毫无保留,他用行动诠释着“传帮带”的责任。展望未来,他的目标纯粹且坚定:“继续在起动机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一名在起动机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经泉州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