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平台 以人为本 充实文化服务内涵 以基本文化服务框架为遵循,开发区重视提升文化活动内涵。近年来,开发区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呼应企业和员工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创新开展企业和员工群众的文化服务,保障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以创建学习型开发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大力提倡读书看报,鼓励规模以上企业每年至少征订2份以上报纸刊物,实现全区非公企业报纸杂志征订工作全覆盖。在区内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住小区、企业设置23个阅报栏、4个电子阅报屏,18个小型图书馆、阅览室、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5家休闲书吧,藏书量达5万册,人均达1.19册。引导企业创办厂报厂刊,已有30多家企业创办厂报厂刊,特步公司《特步视野》、九牧王公司《牧天下》等厂报厂刊多次在全市企业厂报厂刊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大力实施“广场电影播放计划”,每周免费为群众播放广场数字电影,全年播放174部,当年院线达到76部。 在不断完善平台载体的同时,开发区积极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体活动。今年来,对接“海丝”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美丽开发区”摄影书画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三个十佳”风采展、校园科技展等公益性展览5场次;举办“最好的自己”、“相约美丽、魅力女性”、“如何当个好家长”入企公益培训12场次;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幸福泉州、情暖职工”慰问演出、“乐动开发区”青年歌手大奖赛、“欢庆元旦”文艺晚会等5场次。 针对在校学生主体为外来员工子女的实际,开发区在外来学生中广泛开展同游胜地、同讲方言、同感风俗、同唱歌曲、同画美景、同追梦想、同开一课、同尚美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八同”活动,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美食节、书法绘画展示等,激发外来学生热爱泉州、热爱开发区和建设第二故乡的情感。由实验学校学生为主体组成的“行风武术表演团队”曾参加亚艺节、市十运会开幕式表演,代表开发区多次参加全市文化下乡演出。 均等服务 加强管理 推动资源流通共享 针对开发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群体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特点,开发区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权益作为重中之重,发挥企业、小区主体作用,实行重心下移,文化权益共享均等,不断增强开发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万龙公司的吴阿宁是公司的供应链总监,平时工作繁忙的他却竞选成为开发区首届企业文体协会的会长。说起竞选初衷,吴阿宁深有感触:“2014年,公司有一个科班出身的生产骨干突然要辞职,我苦劝无果,谁知最后我随口说离职后就离开了一起打篮球的小伙伴居然让他重新思考起来。”因为舍不得一起打篮球的同事,本要离职的生产骨干却选择留职,并且成长为公司的车间主任,这件事让吴阿宁明白,文体圈子是可以为公司留住人才的。 文体协会成立后,在吴阿宁和许多热心会员单位的带动下,一直致力于激活非公企业主体意识,加强全区文体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目前,开发区企业文体协会下设书法、摄影、篮球分会,拥有30多家会员单位,每年开展不少于12场跨企业间的大型文体活动,逐渐形成牵头赞助开展活动机制,如万龙公司赞助“万龙杯”乒乓球赛、特步公司赞助“特步杯”篮球赛、天地星公司赞助学生暑期艺术培训等等。协会的成立,有效激发了各非公企业的文体活动开展热情,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使开发区文体活动水平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为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开发区注重补充管理服务团队力量。在区社会事业局设立文体科,聘用了3名熟悉广播电视技术、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深入各企业、小区指导开展公共文化工作。组建了一支开发区文艺演出团队,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创建“担当者行动开发区分部”文化志愿者队伍,聚拢73名文体活动爱好者、组织者。鼓励较大型企业、小区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岗,建设了一支71名兼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常年牵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此外,精心制定文艺人才培养计划,坚持“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相结合,每年邀请省市文艺人才办班培训,提高文艺人才队伍素质。积极扶持亚太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开展文艺创作和培养接班人。 下一步,开发区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开发区文化繁荣发展,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文化认同感、获得感。 (开宣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