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前行 建设“五个示范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创新发展、进位升级
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图为已全线打通的官桥园区进区大道。
在踏入开发建设20周年的日子里,“国家级”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正铺开“五个示范区建设”的魅力蓝图。无论是产业创新转型的多点突破、园区存量提升“腾笼换鸟”的深入实施、金融改革前沿阵地的步步创新,还是产业人才的高度集聚、政务服务的优质高效……这五个命题的全新发展,都印证了这个成熟园区的厚积薄发。
回首“十二五”,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自2011年起年均增长9.95%,2015年GDP达125.71亿元,每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23亿元、税收1.5亿元,居全省开发区前列。在“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今年1-8月,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比增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增4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度目标增幅。
在更高起点上,泉州开发区奋勇前行,建设“五个示范区”,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高潮,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进位升级。力争到 2020年,将开发区建设成为泉州市创新创业最活跃、产业活力最强劲、管理服务最高效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区,彰显“创新高地·创业特区·品位园区”品牌特色,为迈入全国一流园区行列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游怡冰 陈晓东 文/图
致力推动存量改造提质做优、增量优选提升做大。图为腾笼换鸟项目米奇童鞋生产车间。
建设“腾笼换鸟示范区” 盘活存量资源增强发展后劲
面对持续发展的需要,盘活面积仅有8.5平方公里“老园区”清濛园区成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
于是,一场以腾笼换鸟激活土地“二次创业”,挖潜增效、存量提升的大戏拉开帷幕。仅打开这两年的“节目单”就可觅得“好戏连台”。开发区持续以收储、置换、租赁等形式盘活土地800亩、厂房50万平方米,嫁接新企业新项目30个,年新增税收3000万元。今年,通过实施项目预计还将新增年度投资5亿元,新增产值8亿元。
以“换”去旧迎新,以“换”再造生机——按照“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开发区以发挥区内龙头企业、优质上市企业多等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以“换股权”实现企业再续动能。近日,“昊天投资”接手诺奇管理权,标志着福建首例H股重整案取得成功。同样的手法,还有“换产品”、“换模式”,开发区积极支持企业通过内部技改、外部合作等方式创新产品,加快企业不同商业模式间的创新发展合作,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势合力。
作为清濛老园区传统产业制造环节转移的基地,官桥园区重任在肩、加速发展。目前,官桥园区已完成投资12.65亿元,储备优质项目100多个。今年,进区大道全线打通,新征项目建设用地征收以及土地报批、园区支路建设以及再生水厂、下洋溪西支渠建设等建设扎实推进。
在更广层面,开发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腾笼换鸟等工作进展,今年开发区列入市重点项目20个,其中在建项目15个,15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9.23%,超时序进度2.56个百分点。
加快2.5产业园建设,打造“人才创业综合体”,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图为已建成的2.5产业园一期改造项目。
建设“人才集聚示范区” “五个一”工程抢占发展“第一资源”
缘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氛围,开发区聚拢了一大批人才前来就业、创业、搞科研,其中不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各类高端人才。
政企的携手互动,推动人才在此安心创业、奋勇拼搏。一段时间来,开发区出台人才扶持政策,连续举办了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职业技能大赛、投融资管理研究班等多项活动,并多次组织区内企业、干部赴台湾、苏州等地考察学习,不断培育、选树和提升一批具有优秀品质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经过不懈努力,一个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人才聚集区”正在逐步显现。约克公司曾福泉获选泉州首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特步员工李国锋获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九牧王员工陈随丽获选全国劳模。同时,全区累计引进培养了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人才10人、市级人才21人,一批企业经营管理者入选省“百人计划”人才、“海西创业英才”、“海纳百川”高端人才。
呼应我市企业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这一“金改”项目,开发区加快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着力构建“泉州开发区实体金融产业人才聚集基地”。目前,已聚集从事企业财务、股权投融资及金融证券人员1000多人,是目前全市实体金融人才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立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跨越发展的实际需要,下一步,开发区将大力实施“五个一”人才工程,即建设一个“人才创业综合体”、完善一套人才政策、设立一项人才创业基金、联办一所优质学校、打造一支人才队伍等,加快集聚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着力建设“人才集聚示范区”。
以智慧园区建设催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图为东南光电构建物联网智能社区和智能家居系统。
建设“智慧园区示范区” 与产业发展高端化形成良性互动
产业发展的高端化,正促动园区管理运营的“智慧”变革。
经过多年发展,开发区逐步形成了纺织鞋服、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建立了电子信息、医药食品两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以特步、九牧王等20家省市级龙头为核心的企业联盟。在今年新一轮技改的大盘中,开发区实施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6个,智能化改造等技改项目预计年度新增产值20亿元,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对接泉州制造2025,开发区重点组织实施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数控一代”工程,推进“机器换工”、“数控一代”技术由点及面加速推广。目前,拥有“数控一代”研发企业4家,应用示范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达49.6%。
深化“三产发展年”,开发区持续推动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互联网经济等新型业态集聚发展,截至8月31日,泉州网商虚拟产业园开发区分园入驻企业1331家,居全市分园区首位。培育商业模式创新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100%开展网上交易,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有力拓宽销售稳固市场。锐驰、神州、天地星等一批企业在“互联网+”产业链不同环节成功研发,并量产无屏电视、NGB-W网络平台等新产品。
顺应产业发展的系列特点,开发区在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的同时,将进一步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信息化应用水平、园区运营管理效率、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充分运用新一代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推动信息化与园区发展深度融合。
积极搭建平台,聚拢资本要素,打造区域直接融资市场。图为海交中心泉州分公司企业挂牌仪式现场。
建设“金融改革示范区” 打造“金改”前沿阵地
抢抓“金改”区重大机遇,开发区积极搭建平台,聚拢资本要素,打造区域直接融资市场。已集聚金融相关中介机构等达61家,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截至8月中旬累计挂牌企业451家,直接融资32.76亿元,挂牌企业和融资额居全省各地级市首位,成为全市实施“金改”的展示窗口和前沿阵地。
四个“率先”成为开发区提升金融服务成效最有力的说明: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委托债权投资业务,率先开展挂牌企业投融资路演,率先与全国股转系统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全省率先开展林权、排污权专场交易业务。
开发区持续做优企业改制与上市服务,“十二五”期间,开发区新增安记、诺奇、红孩儿、至和等4家上市企业,神州电子等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去年12月,安记食品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全市首家国内A股上市的调味品企业。2016年,共有10家企业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8家企业列入泉州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6家企业列入泉州市场外市场挂牌后备企业。其中,名品电子正在北京举行新三板上市仪式,东南光电被列入新三板创新层企业。
为有效防范化解资金风险,今年,开发区出台银行业不良贷款防控化解工作方案,加强分析研判,找准工作重点,“一企一策”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加大企业市场开拓帮扶,连续举办两届汽车联展活动。图为开发区名车走廊。
建设“高效服务示范区” 全力构建“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政策精准、投资便利、行政高效是优良软环境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构建“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与“高效服务示范区”,一段时间来,开发区致力帮扶企业、项目发展,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应,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年初,开发区出台了产业基金政策和扶持产业发展等稳定增长、促转型惠企配套政策,并将“1+7”等区内惠企资金梳理整合、归并为企业发展基金、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税收增量和成长型优质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共受理企业申报第6批“1+7”政策扶持奖励项目65项,已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发区大力实施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开发区审批服务时限已压缩至法定时限18.8%,窗口授权率95%,当场办结率87%以上。加快网上办事大厅、电子证照、电子监察、投资在线监管系统和政府办公平台,政企互动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指尖上政务”。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前置审批清单、中介服务清单”等清单管理制度,实现行政权力运行规范、透明、便民、高效。
此外,开发区积极承接下放审批权限,在全省首创全区域全覆盖的预约上门服务机制,开通专线电话,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实时快捷的政策解答、业务办理和上门服务。
展望未来,开发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深入实施“五个示范区”建设,在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开发区新一轮发展中再创新业、再立新功。
基本改造完成的清濛园区德泰路。 |